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最高检”)下发《关于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正式启动第二期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 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十个省市。笔者将在本文中基于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内容,与企业刑事合规风险防控进行探讨。
(一) 事前预防: 构筑完善的内部合规防控体系
企业必须培育“合规第一”的企业文化,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不断完善内部合规制度, 实施常态化的合规培训和合规检查。通过总结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构建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并对诸如财务、招投标、技术研发等关键业务的开展与实施采取审批制管理, 有效监管工作流程中的不合规现象。
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日常管理, 制定完备的《员工手册》与《商业道德准则》, 明确员工日常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行为准则规范及对应罚则,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与员工订立必要的专项协议(如《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协议》《风险承诺函》《廉洁承诺函》等), 并在保护员工个人隐私的基础上, 实施必要程度的办公区域和办公系统监控。
企业还应定期与外部客户、供应商就企业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行沟通, 并邀请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企业经营状况和重点部门进行评估与审计, 通过其反馈的情况全面了解公司在合规防控方面的潜在风险。
(二) 事件处置: 建立专门的合规调查处理机制
企业应当成立能够独立行使权力的合规部门, 专门负责白领犯罪以及其他合规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同时完善内部“吹哨人”制度, 促进和保障有效的公司内部监督, 为举报人提供畅通、安全的信息反馈渠道。企业须建立规范的合规事件调查程序, 在接到举报或发现相关线索后, 经核实属实的, 应立即根据规定程序启动调查流程。
在实施调查的过程中, 企业应当采用多元化的调查方法。除常规的书证、物证外, 充分重视对于当事人和其他证人的访谈。同时, 对于电子证据, 企业应当通过公证等方式进行有效存证, 防止证据灭失。此外, 在展开调查的过程中, 企业还应保障被调查人的申诉权利。
对于经调查能够确认行为人构成犯罪的,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损失情况与行为恶劣程度结合公司管理需要选择与员工就赔偿处理方案进行谈判, 或是直接整理相关报案材料向公安机关报案, 追究其刑事责任。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在报案前应当首先评估该潜在刑事案件可能为公司带来的商业与舆论影响, 及时制定危机管理预案, 最大程度减轻不良影响。
(三) 事后救济: 善用“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
除了通过完善合规防控体系优化公司合规治理水平, 并通过建立专门合规调查处理机制精准打击不合规行为外; 对于违规行为已经发生, 且本企业和/或高管确实存在承担刑事责任风险的情形, 除了积极应对潜在的刑事调查与诉讼外, 在当前最高检推行“企业合规改革试点”的大环境下, 企业还应善用合规不起诉制度。
对于根据当地检察机关相关政策能够通过合规不起诉制度从轻从宽处罚的“轻罪”, 企业及其责任人应当积极配合检方作出合规承诺、制定专项合规计划, 并在合规监管人(如有)的监督下进行有效整改, 以期最大程度规避实质承担刑事责任, 消除承担刑事责任对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高管正常履职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