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一方面需要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层面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家自身提高刑事法律意识,补充刑事法律知识,做好企业刑事合规审查。
1、来自于企业内部高管和员工的风险
通过对以往几年企业家犯罪的大数据分析,受贿罪、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最高发的罪名,这些刑事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一旦触发,意味着企业的财产和资金可能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和侵害,对于民营企业,也存在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等案件,要防范这类风险,企业在合规管理的时候应当加强内控,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做好制度和流程方面的管控。
2、来自于企业外部关联方和第三方的风险
企业要经营,不可避免地要与外界进行打交道,有的风险是企业可预知,有的风险甚至是企业不可预知的。就拿滴滴顺风车而言,企业最初开发这个产品的时候,节能、绿色出行、交友等出发点是好的,因平台司机自身的刑事犯罪而暴露了管理出现的问题而最终导致顺风车产品的整体下架,这种刑事风险对企业的声誉和经济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我们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有创新企业才有活力,但在创新的同时,在考虑市场风险、经济风险、民事和行政法律风险的同时,也一定要考虑到刑事法律风险,因为这种风险一旦爆发,就是致命的。
3、来自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风险
这类风险是民营企业家风险的主要来源。根据以往大数据的分析,民营企业家犯罪排在前两位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随着P2P网络借贷企业的频频爆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成了很多企业家高发的罪名,在国家鼓励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企业家对企业的运营模式如何进行设置,使企业在市场中存在生存空间又不触碰雷区,这种决策需要市场智慧和对刑事法律和政策的把控。
4、走出去和走进来的风险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也有很多外资企业走进国门,由于各国的法律渊源不同、法律规定不同、司法环境不同,企业容易因“水土不服”而滋生刑事风险。华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后被保释受到舆论关注,已经让大家看到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在司法程序上的重大差异,那么对于实体上哪些构成犯罪哪些不构成犯罪,各国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不管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还是走进来的外资企业,都应当尽快熟悉所处国家的法律和文化,做好企业刑事合规工作。
企业要做好刑事合规和风险防控,一定首先要有刑事法律合规的意识,因为意识决定行动,然后将刑事合规审查落实到企业各个环节当中,并做好定期体检筛查,如果刑事风险一旦爆发,也要沉着应对,寻求专业人士的专业法律帮助。